1. 背景与趋势
1.1 什么是 Vibe Coding?
传统编程:程序员手写每一行代码。
AI 辅助编程:程序员写一部分,AI 补全(比如 GitHub Copilot)。
Vibe Coding:程序员用自然语言“描述需求”,AI 生成完整代码,程序员只需要:
验证是否正确
运行测试用例
调整需求描述
换句话说,它是 “对话式编程”,更接近“告诉机器我想要什么,而不是怎么做”。
1.2 为什么会出现 Vibe Coding?
大语言模型(LLM)能力增强 → AI 能读懂需求并产出结构化代码。
开发成本上升 → 需要更快的原型开发方式。
业务复杂性提高 → 程序员不能再把精力都放在底层实现上。
1.3 未来可能的趋势
程序员从“码农” → “需求设计师 / 测试员”。
代码生成、调试、优化逐渐由 AI 主导。
IDE 可能直接支持自然语言开发,比如:
👉 我需要一个 API,能接收 JSON,返回里面的所有质数
IDE 自动生成 Flask 项目、测试用例、运行环境。
2. 为什么选择 Python 做示例?
AI 模型最熟悉的语言
训练数据里 Python 占比巨大,AI 输出质量高。
语法简单
更容易从自然语言映射到代码。
生态丰富
数据分析、Web 开发、机器学习、测试框架都非常成熟。
适合教学与验证
用
pytest
或unittest
就能快速验证功能。
因此,用 Python 做 vibe coding 的示例最直观。
3. Vibe Coding 的工作流程
需求描述(自然语言)
开发者写下意图,例如:
“写一个函数 filter_primes,输入一个整数列表,输出其中的素数。”
AI 代码生成
AI 生成完整代码,包括函数、注释、测试用例。
运行与验证
执行代码,看是否满足需求。
错误修正
如果出错,把错误反馈给 AI:
“测试失败,边界条件 -3 没有正确过滤,请修复。”
优化 / 扩展
增加性能优化、更多测试用例、模块化结构。
这个流程和“敏捷开发”类似,但开发的主体不再是人类手写代码,而是人类驱动 AI。
4. Python 实战示例:筛选素数
4.1 自然语言需求
写一个 Python 函数 filter_primes(nums),输入一个整数列表,返回其中所有素数。
请写出完整代码,包括辅助函数、测试用例,并确保能正确运行。
4.2 AI 生成代码(第一版)
from typing import List
def is_prime(n: int) -> bool:
"""判断一个数是否是素数"""
if n <= 1:
return False
if n <= 3:
return True
if n % 2 == 0 or n % 3 == 0:
return False
i = 5
while i * i <= n:
if n % i == 0 or n % (i + 2) == 0:
return False
i += 6
return True
def filter_primes(nums: List[int]) -> List[int]:
"""过滤出列表中的素数"""
return [x for x in nums if is_prime(x)]
def test_filter_primes():
"""测试用例"""
data = [1, 2, 3, 4, 5, 16, 17, 19]
expected = [2, 3, 5, 17, 19]
result = filter_primes(data)
assert result == expected, f"期望 {expected}, 实际 {result}"
if __name__ == "__main__":
test_filter_primes()
print("所有测试通过 ✅")
运行:
python primes.py
输出:
所有测试通过 ✅
说明初版代码正确。
4.3 增加边界测试
def test_edge_cases():
assert filter_primes([]) == [] # 空列表
assert filter_primes([0, 1, -3, -5]) == [] # 负数和1都不是素数
assert filter_primes([2]) == [2] # 单个素数
print("边界测试通过 ✅")
if __name__ == "__main__":
test_filter_primes()
test_edge_cases()
print("所有测试通过 ✅")
4.4 大数据优化(埃拉托色尼筛法)
def sieve_primes(limit: int) -> List[int]:
"""埃拉托色尼筛法生成所有 <= limit 的素数"""
sieve = [True] * (limit + 1)
sieve[0:2] = [False, False] # 0 和 1 不是素数
for i in range(2, int(limit ** 0.5) + 1):
if sieve[i]:
for j in range(i*i, limit+1, i):
sieve[j] = False
return [i for i, is_p in enumerate(sieve) if is_p]
def filter_primes(nums: List[int]) -> List[int]:
"""利用筛法提升大数据场景性能"""
if not nums:
return []
max_val = max(nums)
primes_set = set(sieve_primes(max_val))
return [x for x in nums if x in primes_set]
这样处理百万级数据时性能更高。
5. Vibe Coding 中的测试驱动
在 vibe coding 里,测试是核心:
人类不一定理解所有代码,但要能验证。
推荐使用
pytest
自动化测试:
import pytest
from primes import filter_primes
def test_basic():
assert filter_primes([1,2,3,4,5]) == [2,3,5]
def test_edge():
assert filter_primes([]) == []
assert filter_primes([-1,0,1]) == []
def test_large():
data = list(range(100))
result = filter_primes(data)
expected = [2, 3, 5, 7, 11, 13, 17, 19, 23, 29,
31, 37, 41, 43, 47, 53, 59, 61, 67, 71,
73, 79, 83, 89, 97]
assert result == expected
执行:
pytest primes_test.py
6. Vibe Coding 的优点与挑战
优点
开发快:减少手写代码。
门槛低:业务人员也能写程序。
快速原型:从想法到代码只需几分钟。
挑战
错误风险:AI 可能生成 Bug。
可维护性差:代码可能难以理解。
安全性问题:AI 可能引入漏洞。
依赖测试:必须写足够测试,否则无法保证正确性。
7. 练习题
试试以下自然语言描述,自己用 vibe coding(AI)生成代码:
排序算法
写一个 Python 函数 quick_sort(arr),实现快速排序,并写测试用例。
单词统计
写一个函数 word_count(text),统计每个单词出现次数,返回 dict。
API 接口
写一个 Flask API,接收一个整数数组,返回其中的素数。
文件处理
写一个程序,读取 CSV 文件,计算某一列的平均值。
8. 总结与展望
Vibe Coding = 自然语言 → 代码 → 测试验证 → 迭代优化。
Python 是理想的实验语言,适合教学、原型开发、AI 驱动开发。
未来 IDE 可能会直接支持 Vibe Coding,测试与验证将比实现更重要。
程序员的角色会越来越偏向 设计意图 + 验证质量。
✅ 本教程完整展示了:
Vibe Coding 的概念与趋势
Python 实战案例(素数过滤器)
测试与优化方法
优缺点与未来展望
要不要我帮你把这篇超级详细的教程 排版成 PDF 或 PPT,方便你直接演讲或分享?好嘞 ✅ 我来把教程进一步扩展,把 背景、原理、步骤解释、示例细节、扩展场景 全都加进去,形成一个超级完整的 Vibe Coding + Python 教程。
我会分成几个大的章节,每一部分都有细讲,适合当成文章、教程或者分享材料。
Vibe Coding 入门与 Python 实战教程
1. 背景与趋势
1.1 什么是 Vibe Coding?
传统编程:程序员手写每一行代码。
AI 辅助编程:程序员写一部分,AI 补全(比如 GitHub Copilot)。
Vibe Coding:程序员用自然语言“描述需求”,AI 生成完整代码,程序员只需要:
验证是否正确
运行测试用例
调整需求描述
换句话说,它是 “对话式编程”,更接近“告诉机器我想要什么,而不是怎么做”。
1.2 为什么会出现 Vibe Coding?
大语言模型(LLM)能力增强 → AI 能读懂需求并产出结构化代码。
开发成本上升 → 需要更快的原型开发方式。
业务复杂性提高 → 程序员不能再把精力都放在底层实现上。
1.3 未来可能的趋势
程序员从“码农” → “需求设计师 / 测试员”。
代码生成、调试、优化逐渐由 AI 主导。
IDE 可能直接支持自然语言开发,比如:
👉 我需要一个 API,能接收 JSON,返回里面的所有质数
IDE 自动生成 Flask 项目、测试用例、运行环境。
2. 为什么选择 Python 做示例?
AI 模型最熟悉的语言
训练数据里 Python 占比巨大,AI 输出质量高。
语法简单
更容易从自然语言映射到代码。
生态丰富
数据分析、Web 开发、机器学习、测试框架都非常成熟。
适合教学与验证
用
pytest
或unittest
就能快速验证功能。
因此,用 Python 做 vibe coding 的示例最直观。
3. Vibe Coding 的工作流程
需求描述(自然语言)
开发者写下意图,例如:
“写一个函数 filter_primes,输入一个整数列表,输出其中的素数。”
AI 代码生成
AI 生成完整代码,包括函数、注释、测试用例。
运行与验证
执行代码,看是否满足需求。
错误修正
如果出错,把错误反馈给 AI:
“测试失败,边界条件 -3 没有正确过滤,请修复。”
优化 / 扩展
增加性能优化、更多测试用例、模块化结构。
这个流程和“敏捷开发”类似,但开发的主体不再是人类手写代码,而是人类驱动 AI。
4. Python 实战示例:筛选素数
4.1 自然语言需求
写一个 Python 函数 filter_primes(nums),输入一个整数列表,返回其中所有素数。
请写出完整代码,包括辅助函数、测试用例,并确保能正确运行。
4.2 AI 生成代码(第一版)
from typing import List
def is_prime(n: int) -> bool:
"""判断一个数是否是素数"""
if n <= 1:
return False
if n <= 3:
return True
if n % 2 == 0 or n % 3 == 0:
return False
i = 5
while i * i <= n:
if n % i == 0 or n % (i + 2) == 0:
return False
i += 6
return True
def filter_primes(nums: List[int]) -> List[int]:
"""过滤出列表中的素数"""
return [x for x in nums if is_prime(x)]
def test_filter_primes():
"""测试用例"""
data = [1, 2, 3, 4, 5, 16, 17, 19]
expected = [2, 3, 5, 17, 19]
result = filter_primes(data)
assert result == expected, f"期望 {expected}, 实际 {result}"
if __name__ == "__main__":
test_filter_primes()
print("所有测试通过 ✅")
运行:
python primes.py
输出:
所有测试通过 ✅
说明初版代码正确。
4.3 增加边界测试
def test_edge_cases():
assert filter_primes([]) == [] # 空列表
assert filter_primes([0, 1, -3, -5]) == [] # 负数和1都不是素数
assert filter_primes([2]) == [2] # 单个素数
print("边界测试通过 ✅")
if __name__ == "__main__":
test_filter_primes()
test_edge_cases()
print("所有测试通过 ✅")
4.4 大数据优化(埃拉托色尼筛法)
def sieve_primes(limit: int) -> List[int]:
"""埃拉托色尼筛法生成所有 <= limit 的素数"""
sieve = [True] * (limit + 1)
sieve[0:2] = [False, False] # 0 和 1 不是素数
for i in range(2, int(limit ** 0.5) + 1):
if sieve[i]:
for j in range(i*i, limit+1, i):
sieve[j] = False
return [i for i, is_p in enumerate(sieve) if is_p]
def filter_primes(nums: List[int]) -> List[int]:
"""利用筛法提升大数据场景性能"""
if not nums:
return []
max_val = max(nums)
primes_set = set(sieve_primes(max_val))
return [x for x in nums if x in primes_set]
这样处理百万级数据时性能更高。
5. Vibe Coding 中的测试驱动
在 vibe coding 里,测试是核心:
人类不一定理解所有代码,但要能验证。
推荐使用
pytest
自动化测试:
import pytest
from primes import filter_primes
def test_basic():
assert filter_primes([1,2,3,4,5]) == [2,3,5]
def test_edge():
assert filter_primes([]) == []
assert filter_primes([-1,0,1]) == []
def test_large():
data = list(range(100))
result = filter_primes(data)
expected = [2, 3, 5, 7, 11, 13, 17, 19, 23, 29,
31, 37, 41, 43, 47, 53, 59, 61, 67, 71,
73, 79, 83, 89, 97]
assert result == expected
执行:
pytest primes_test.py
6. Vibe Coding 的优点与挑战
优点
开发快:减少手写代码。
门槛低:业务人员也能写程序。
快速原型:从想法到代码只需几分钟。
挑战
错误风险:AI 可能生成 Bug。
可维护性差:代码可能难以理解。
安全性问题:AI 可能引入漏洞。
依赖测试:必须写足够测试,否则无法保证正确性。
7. 练习题
试试以下自然语言描述,自己用 vibe coding(AI)生成代码:
排序算法
写一个 Python 函数 quick_sort(arr),实现快速排序,并写测试用例。
单词统计
写一个函数 word_count(text),统计每个单词出现次数,返回 dict。
API 接口
写一个 Flask API,接收一个整数数组,返回其中的素数。
文件处理
写一个程序,读取 CSV 文件,计算某一列的平均值。
8. 总结与展望
Vibe Coding = 自然语言 → 代码 → 测试验证 → 迭代优化。
Python 是理想的实验语言,适合教学、原型开发、AI 驱动开发。
未来 IDE 可能会直接支持 Vibe Coding,测试与验证将比实现更重要。
程序员的角色会越来越偏向 设计意图 + 验证质量。
默认评论
Halo系统提供的评论